【古今滔滔】春江水暖鴨先知,為何不是鵝先知?
- 作者:周滔
- 來源:當代先鋒網
- 發布時間:2023-03-02 17:09:39
春暖花開,池水明澈,此情此景令人脫口而出:“竹外桃花三兩枝,春江水暖鴨先知”。
假如旁邊有人冷不丁冒出一句:“春江水暖,為何鴨先知,鵝就不知嗎?”瞬間令人興致大減,氣不打一處來。
說這話抬杠的是清代學者毛奇齡,人稱毛西河,據說這位西河公學識淵博,音律宮調、經史子集、詩詞歌賦無一不通,人太聰明了,又持有學問,于是目空一切,熱衷“抬杠”。
某日,西河公翻看蘇東坡詩“春江水暖鴨先知”,立刻就和作古的蘇公杠上了,翻著白眼道:“春江水暖,定該鴨知?鵝不知耶?”頗有秦瓊戰關公的喜劇感。
古人寫詩,嚴格遵循格律,古韻中鴨不是平聲,而是仄聲,鵝是平聲,假如換成“鵝先知”,則三平尾了,三平尾為格律詩之大忌。
毛西河豈會不知格律常識?他純粹“抬杠”,無理也要爭三分,懟天懟地懟空氣,懟今人懟古人。
西河公一生著作等身,但作為清代第一“杠精”,后輩送他的差評很多。
大概,這世上喜歡“杠精”的人寥寥無幾。
遇到“杠精”的確令人非常不爽,你說海浪逐沙灘,他說海嘯浪滔天,你說風清月明夜,他說風高放火天,“杠精”不知趣,只想言語勝人,他們唯一的快樂,就是用抬杠給人添堵。
“杠精”的心理,務必是要顯示自己處處勝人一籌,所以“杠精”都具備才智學識,能言善辯,巧舌如簧,否則,笨口拙舌也就“杠”不起來了。
可惜“知也者,爭之器也”,聰明才智,文化學問,一旦不能用來濟世,也不能用來慰藉心靈獨善其身,就變成了排擠他人的“利器”,還不如笨口拙舌之輩。
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
文/漫畫 周滔
編輯 王帥
二審 劉娟
三審 劉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