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位置: 首頁 > 視頻 > 正文

【天眼關注·關愛聽力健康】耳朵也會長腫瘤?擤鼻涕可導致聽力受損?省醫專家解答科學愛耳護耳知識

 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,全球大約有11億青少年因使用智能手機,以及配套耳機等設備,面臨聽力損傷的風險,我國突發性耳聾的發病年齡也有年輕化的趨勢,且發病率有增高的態勢。


  耳朵作為人體重要器官,十分容易受到傷害,噪聲、疾病、外傷等多種因素都可能影響耳的正常功能,造成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,而日常生活中許多看似平常的習慣均會對耳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。


15f53c01e0dd111019be2c433d745f22.jpg


  如何實現科學愛耳護耳?2023年3月3日“全國愛耳日”,天眼新聞記者專訪了貴州省人民醫院聽力科醫生黃維。


  記者:耳朵里還會長“腫瘤”?是良性還是惡性?


  黃維:是的,耳朵里也會長腫瘤,耳朵的解剖結構分為外耳、內耳、中耳。外耳腫瘤,包括外耳道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,良性腫瘤主要是骨瘤、軟骨瘤以及囊腫等,惡性腫瘤就是外耳道癌;而中耳腫瘤,同樣包括良性腫瘤以及惡性腫瘤,良性腫瘤包括中耳膽脂瘤、頸靜脈球體瘤、骨室球瘤等,惡性腫瘤主要就是中耳癌。中耳腫瘤的主要癥狀包括耳悶、聽力下降、流膿以及頭暈,甚至會出現面神經麻痹、面癱等。


  對于中耳惡性腫瘤,醫學上主要采取手術切除以及放療、化療相結合的辦法,良性腫瘤一般主要采取手術切除治療。日常中,因為中耳炎到院就診的患者被醫生進一步診斷為中耳膽脂瘤,膽脂瘤雖然聽起來像腫瘤,但它不是真正的腫瘤,而是表皮樣囊腫。雖然不是腫瘤,但膽脂瘤會破壞周圍的骨質和器官,引發其他疾病。中耳周圍有內耳聽覺感覺器官、平衡器官、面神經、味覺神經、大血管,和大腦靠近,中耳膽脂瘤如果不及時清除,將影響周圍器官,引發更為嚴重的后果。


  記者:聽力損傷是否真的不可逆,哪些習慣會對聽力造成傷害?


  黃維:人體的內耳約有15500個聽覺毛細胞,這是一種感受聽覺的纖毛細胞,容易受噪聲影響,受損后不能再生,損失一個就少一個。


  比如:用硬物掏耳朵、用力擤鼻涕,這種不起眼的小事都可能是導致聽力受損的“元兇”。


  那么這十個損害聽力的習慣,希望市民引起重視:在地鐵及公交車等嘈雜環境中長時間使用耳機;長時間“煲電話粥”;經常去酒吧等音量較大的場所;用硬物掏耳朵;乘飛機時不注意做吞咽動作;用力擤鼻涕、吸鼻涕;不重視感冒、鼻炎、咽炎;濫用抗生素;身體過度疲勞、壓力過大;長期處于負面情緒中。


  記者:應該怎樣合理使用耳機科學地保護聽力?


  黃維:常戴耳機聽音樂的人,應遵循60-60原則,即聽音樂時音量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%,連續使用耳機的時間不要超過60分鐘。出現短暫性或長期耳鳴后應及時停止佩戴耳機,并及時至正規醫院就醫,通過測試聽力以便發現隱性聽力損失,做到早重視、早發現、早干預、早治療。


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

冷賽楠 高琴

編輯 楊羽

二審 徐微微

三審 劉丹


欧美狂喷水